1111006大混山-李崠山縱走(水管路未完待續)
基本資料:
所在縣市:新竹縣尖石鄉。
李崠山:李崠山又被稱為李棟山。標高1,914公尺,小百岳28。
大混山:別名比亞山。標高1,541公尺。
里程:單程6.8公里,雙向進出。高度落差407公尺。
所需時間:單程3 小時 20 分鐘。
李棟山莊(收清潔費)→(1.5k, 50分鐘)→李崠山→(1.7K, 30分鐘)→宇老岔→(1.6K, 80分鐘)→大混山→(2K, 40分鐘)→凌空廊道。
(返程大混山至李崠山是上坡,約需120~150分鐘)。
附近沒有廁所,最好在尖石加油站上(24.706154, 121.203525)。
所在縣市:新竹縣尖石鄉。
李崠山:李崠山又被稱為李棟山。標高1,914公尺,小百岳28。
大混山:別名比亞山。標高1,541公尺。
里程:單程6.8公里,雙向進出。高度落差407公尺。
所需時間:單程3 小時 20 分鐘。
李棟山莊(收清潔費)→(1.5k, 50分鐘)→李崠山→(1.7K, 30分鐘)→宇老岔→(1.6K, 80分鐘)→大混山→(2K, 40分鐘)→凌空廊道。
(返程大混山至李崠山是上坡,約需120~150分鐘)。
附近沒有廁所,最好在尖石加油站上(24.706154, 121.203525)。
登山口:
大混山登山口:凌空廊道,24.699861, 121.262344。
李崠山登山口:李棟山莊,24.690068, 121.310105。
大混山登山口:凌空廊道,24.699861, 121.262344。
李崠山登山口:李棟山莊,24.690068, 121.310105。
車程:
台北-國3, 86.6K, 1.5hr-凌空廊道 。
台北-國3, 97.7K, 2hr-李棟山莊。
李崠山-24K,54min-凌空廊道。
台北-國3, 86.6K, 1.5hr-凌空廊道 。
台北-國3, 97.7K, 2hr-李棟山莊。
李崠山-24K,54min-凌空廊道。
實際行程:
天氣:晴,人數6人。
車程:07:00台北--9:09凌空廊道。(道路施工管制延誤)
路程:9:13登山口-(5人誤入水管路)-9:53走錯路,進入水管路,2人回頭,3人續行水管路-10:53工寮-(找不到上切回稜線的路)-12:05水管路崩坍嚴重,原地休息,我試著上切找路-12:16廢棄工寮-12:25放棄上切找路,回頭會合-12:40原路回頭-15:44返回登山口。
天氣:晴,人數6人。
車程:07:00台北--9:09凌空廊道。(道路施工管制延誤)
路程:9:13登山口-(5人誤入水管路)-9:53走錯路,進入水管路,2人回頭,3人續行水管路-10:53工寮-(找不到上切回稜線的路)-12:05水管路崩坍嚴重,原地休息,我試著上切找路-12:16廢棄工寮-12:25放棄上切找路,回頭會合-12:40原路回頭-15:44返回登山口。
里程9.9K,花費時間6hr38min。
這一次的路程未完成。從進登山口沒多久就沒跟上領隊,5個人一邊聊天一邊走,不知不覺跟著路旁的水管走,夥伴查看離線地圖發現偏離軌跡時,已經誤入歧途至少有15分鐘的路程,想說路跡明顯,應該會有岔路回到稜線主要路線。沒多久領隊打來電話,問我們人怎麼不見了,告知現況,領隊要大夥原路回頭,回到正確的稜線路線。這時有人想知道水管路是否能走回稜線路,包含我與2位隊友決定繼續走水管路試試。結果,沿路一直查看離線地圖,路跡就在山腰等高線附近前進,主要的稜線道路就在右上方,一直沒有明顯的路可以切上稜線,直到12點左右,已經接近預計要下撤回頭的時間,而且水管路也開始不好走崩坍嚴重,再前進恐怕會有摸黑回頭的危險。我決定讓隊友就地休息,我試著找路上切到稜線看看可不可行,沿路竟然可以看到人為遺留的垃圾,可見這裡有人上切過,還看到一處工寮的遺跡,走了將近15分鐘看等高線,才上切不到100公尺,還有100多公尺才能到達稜線。考量夥伴體力,這一段上切路即使可行,他們也要耗費大量體力與時間,當下決定回頭,帶他們走回頭路比較安全,而且時間上也可掌握。12:30回到休息處,重新上路走回頭路。這時放下心中不安,當時決定走不知明的路線或許有些冒險,但決定走回頭路是正確的選擇。3個小時後,回到停車處與另外3位同伴會合,他們已經完成大混山李崠山的緃走在停車處等我們了。
這一次的路程未完成。從進登山口沒多久就沒跟上領隊,5個人一邊聊天一邊走,不知不覺跟著路旁的水管走,夥伴查看離線地圖發現偏離軌跡時,已經誤入歧途至少有15分鐘的路程,想說路跡明顯,應該會有岔路回到稜線主要路線。沒多久領隊打來電話,問我們人怎麼不見了,告知現況,領隊要大夥原路回頭,回到正確的稜線路線。這時有人想知道水管路是否能走回稜線路,包含我與2位隊友決定繼續走水管路試試。結果,沿路一直查看離線地圖,路跡就在山腰等高線附近前進,主要的稜線道路就在右上方,一直沒有明顯的路可以切上稜線,直到12點左右,已經接近預計要下撤回頭的時間,而且水管路也開始不好走崩坍嚴重,再前進恐怕會有摸黑回頭的危險。我決定讓隊友就地休息,我試著找路上切到稜線看看可不可行,沿路竟然可以看到人為遺留的垃圾,可見這裡有人上切過,還看到一處工寮的遺跡,走了將近15分鐘看等高線,才上切不到100公尺,還有100多公尺才能到達稜線。考量夥伴體力,這一段上切路即使可行,他們也要耗費大量體力與時間,當下決定回頭,帶他們走回頭路比較安全,而且時間上也可掌握。12:30回到休息處,重新上路走回頭路。這時放下心中不安,當時決定走不知明的路線或許有些冒險,但決定走回頭路是正確的選擇。3個小時後,回到停車處與另外3位同伴會合,他們已經完成大混山李崠山的緃走在停車處等我們了。
後記:水管路,網路上沒有找到任何可以上切的資訊,或許只是施工人員行走出來的路。
![]() |
回頭後,走到正確的稜線 |
紅線是實際走的水管路線,藍線是正確的稜線路線
![]() |
在關西晚餐後去東安古橋 |
參考資料:
https://hiking.biji.co/index.php?q=trail&act=detail&id=930
大混山-李棟山來回參考軌跡
https://hiking.biji.co/index.php?q=trail&act=gpx_detail&id=795286